自分课堂 在互联思维中升华
——中国教育报 发表
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工业社会的特点是标准化,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互联时代,当数字化生存成为每个人全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时,互联网+自分课堂,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我校早在2009年就被选为市数字化试点校,全国百所数字校园联盟校,学校里一部分志同道合者自发建立了“E群人”,开展技术学习,深入课堂研究,当全国各地的新技术、新理念席卷而来时,学校E群人首当其冲,尝试了数十家国内知名企业推出的教学交互系统,当互联思维越来越深入的作用于教学时,老师们发现了一个奇妙的巧合,“数字化学习”的研究从最开始的“技术如何适应课堂”慢慢转变为如何“重构新型学习生态”,最终落脚到“自主与合作”这两个核心上。自分教学强调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数字化环境中,学生在个人终端上操控个人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这在无形中就要求教师必须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先;互联环境带来的互动不仅实现了自分教学中强调的合作互助,更因为不受时空限制而扩大了合作的成效。
学校“课堂改革”和“数字校园”工作虽然从两个角度切入,却最终走上了合二为一的发展路线,新技术带来了更为便捷高效的课堂实效,自分教学研究中积淀的教学理念又极大的体现了技术的价值。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自分课堂已经成为学校第一名片,许安老师的“智慧课堂”更是这张名片上一抹亮色。许老师潜心科研,扎根课堂,探索了以“自主合作”为基本核心的智慧课堂。为了给许老师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学校建立了“许安工作室”,集合团队力量,引领实验学子尝试多种数字化学习手段。学校教师研修室里经常出现工作室成员集备磨课、交流技术的场景,两年来,许老师任教班级的学生已进入常态数字化学习模式,受到学生家长的普遍肯定,也引来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今年11月,许老师带着她的“TBL(Team
Base Learning)智慧课堂”前往台湾进行交流,一举获得“全球2015智慧课堂创新奖”特等奖,并受大会邀请参加颁奖仪式,与她同获此奖项的还有来自四川、厦门、福建、台湾,甚至来自约旦、马来西亚、泰国的教师同行。
在许老师的带动下,E群人中走出了一批佼佼者,青年教师生雯的数学课堂引来了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一行、市教育局、科技局专家的观摩,夏添老师的历史课获得市信息化教学能手赛课一等奖,而许安、顾柳敏和夏添老师更是连连斩获“全国新技术新媒体赛课活动”一等奖,根据评委反馈,吸引专家好评的并非是老师们运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而是让大家感受到了技术支持下的新课堂蓝图,用指导教学书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用互动平台及时自测并显示自主学习的反馈,用活动探究引领着学生的思维发展,用知者加速自然分化了不同学力的学习进程,用平台的即时评价为不同学力的同学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评价结果。这些“新”课堂中渗透着我们对自分课堂的理念,贯穿着数字化平台的支持。
随着对技术应用和自分课堂把握越来越娴熟, 一大批资深教师找到了专业成长的新起点,实验初中人的课堂正如许老师说的那样“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是主人,教师是他们的支持者,个性的需求得以满足,平等的对话得以实现,师生的个性都被充分挖掘和展现,这是技术带来的飞跃,更是理念转变带来的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