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项目研究>>智慧课堂>>研究心得

重组,更是回归

发布时间:2015-04-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袁鹏飞

重组,更是回归

  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校长   袁鹏飞

30 多年前,世纪伟人邓小平在中国南海画了一个圈,从此中国向世界敞开胸怀。同样是 30 年前,邓小平为中国教育提出了总的战略方针: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互联网+与各行各业重组,教育又该如何面对?

重建育人目标。杜威曾经感叹,我们具有一切知识而迷了路。知识本位、应试教育仍然主导着课堂,当知识以几何速度暴涨,这种方式还能奏效吗?核心素养已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必须培养学生获取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些能力不仅与未来社会相适应并将陪伴学生终身。

重构课堂模式。苏格拉底曾有无人可做教师的断言。他这样说,不是为了否认教师的作用,而是强调,真正的学习只能依靠学生自己。互联网模式下,我们要提供灵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管理;提供适合的网络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体系,让学生自主选择;提供专业的学科服务,让学生自主发展;提供精确的数据分析,让学生自主评价。

重塑教师角色。唯一办事聪明的是裁缝。他每次总要把我的尺寸重新量一番,而其他的人,老拖着旧尺码不放。萧伯纳的嘲讽是对每位教师的警告。移动通讯、远程交互、云端计算等技术的介入,使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他跟学生一起参与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和服务者。

 

未来的教育不复杂也不艰涩,不管是“e 教育还是“d 教育,说到底,还是回归人的自身发展。春天正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枯萎的草地开始吐绿,因为下面有无数的草根萌发出新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