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活力校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研究小结
1. 心理健康评定--心理效益评价问卷
首先指定心理问卷,由课题组陆红花进行设计,注重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基于积极心理学与锻炼心理学视角,结合初中生自身特点及其日常生活环境,初中生体育锻炼心理效益涉及主观身体健康、学习兴趣与动力、能力知觉、身体自尊、积极情绪、自主性、合理归因、同伴关系、社会支持等多个方面。心理问卷评分与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数据录入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数据与心理问卷评分呈中度正相关,且体育锻炼参与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参与体育活动程度等方面都会影响心理效益。
心理问卷评分 | |
体质健康数据 | 0.459** |
注:**.在0.0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2. 进一步推进体育走班课程进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走班课程的充分实施让学生在兴趣中获得体育学习的乐趣。一方面,尊重学生的意愿,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与自信心,对培养中学生个性化体育发展以及提高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效果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将得到进一步增强,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提高整个体育健康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对学生问卷的调查及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分析,近两年来学校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合格率稳步提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8.05%,局属学校排名第三,优良率达50.53%,近视率78.95%,局属学校排名第六。由袁建东、沈一菲、郭敏撰写的《私人定制--小操场中的大体育》获得双减案例一等奖,沈一菲老师撰写《体育走班课程实施现状分析》在2023年常州市第三十八届学校体育卫生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3.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篮球运动近视干预方案制订
我国青少年近视高发,呈低龄化趋势,步入初中阶段,学业压力增大以及伏案学习时间增长,近视问题刻不容缓。以水平四篮球大单元教学设计为例,在教学过程中追加视标的练习,缓解睫状肌疲劳,达到防控近视的目的。
篮球运动近视干预方案 | ||
1 | 球性练习 | 1. 手指拨球 2. 身体绕环 3. 高手运球 4. 低手运球 5. V字左右拉球 6. V字左右手前后拉球 |
2 | 行进间直线运球→急停急起 | 走动运球 跑动运球 走跑交替运球 跑动运球急停急起 |
3 |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行进间 | 1.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过标志物 2. 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过标志物 3. 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过防守队员 |
4 | 同侧步持球突破 | 1. 同侧步持球突破过标志物 2. 同侧步持球突破过人练习 3. 接球+同侧步持球突破过人运球 |
5 | 交叉步持球突破+运球 | 1. 交叉步持球突破过标志物 2. 交叉步持球突破国人 3. 接球+交叉步持球突破过人运球 |
6 | 双手胸前传接球 | 1. 原地双手胸前、击地传接球 2. 行进间双手胸前、击地传接球 3.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双手击地传接球 |
7 | 行进间高手上篮 | 1.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2. 跳起单手肩上投篮 3. 一大二小三高跳 4. 行进间高手上篮 |
8 | 行进间低手上篮 | 1. 单手托球拨球练习 2. 原地跳起单手托球拨球练习 3. 行进间低手上篮 |
9 | 5V5半场比赛 | 1. 进行5v5半场比赛 2. 嵌入视标 |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教学建议版块强调,要设计大单元教学,针对某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进行18课时及以上相对系统和完整的教学。2021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改变单一学习知识或某项技术现状,从综合育人、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高度和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思路,强化“教会、勤练、常赛”过程 与结果,有效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目标的达成。篮球作为三大球之一,以此为突破点,结合初中学段学生具体学情。大单元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学习的内容系统连贯。
教育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力争到2025年每年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有效提升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明确指出要强化学生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落实视力健康监测。
球性练习干预方案
列项 | |
练习目的: | 学生 |
练习名称: | 通过观察球体视标和教师手举视标进行视近视远练习,锻炼睫状肌。 |
场地器材: | 篮球若干、篮球场地 |
练习方法: | 学生呈四列横队,进行练习时观察篮球上色块图形,听到哨声观察老师手举视标做出相应动作,例如:左右高低手运球 |
练习频次: | 30次 |
练习要求 | 学生在尽快做出相应动作后继续观察球上视标 |
视标嵌入: | 篮球上的色块图形、教师手举视标 |
4. 教学新探索
姓名 | 级别 | 开课内容 | 备注 |
周烨烽 | 市级 | MLB小球员试训日—软式棒垒球 | 新兴运动进课堂 |
沈一菲 | 校际 | 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 | 教学器材经济性实践 |
郭敏 | 校级 | 篮球单手肩上投篮 | 视力防控方案实践 |
总的来说,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收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化对体育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体育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与更多的同行和专家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为体打造活力校园的发展贡献力量。